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6月21日下午,北京前门青年书店,在座谈交流环节中,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的学生雅各布·里弗斯(Jacob Rivers)正在发言。他在蒙大拿州立大学学习中文,他在座谈开始时用中文进行了自我介绍。
雅各布·里弗斯是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。今年夏天,时隔10年,他又一次来到了中国。
“我从小就喜欢读书,读了很多历史书。”里弗斯对中国的兴趣,源自他少年时期读过美国作家彼得·海斯勒(中文名:何伟)所著的《寻路中国》。从书中,里弗斯得知了中国乡村的故事,开始沉迷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,“我很喜欢旅行,和我的家人去过很多个国家,但中国却是大家都没有去过的地方。”
里弗斯想亲眼看看中国的乡村,他把这个心愿称之为“梦想”。“很幸运,我成功(实现)了(梦想)。”2014年春天,里弗斯联系到一个免费教授中国小学生英语的志愿者项目,随后毅然辞掉工作,在北京和广西农村一住就是三个月,一边做志愿者和教书,一边“学习中国”。虽然一直通过书籍、电影和新闻来了解中国,但在里弗斯看来,“真正的、直接的交流是书籍报刊无法替代的。”
其中,在广西阳朔停留的一个月里,里弗斯经常骑着自行车绕山,欣赏当地美丽的风景。他尤其钟爱阳朔圆顶的山坡。里弗斯的家乡蒙大拿州,不仅保有10个国家森林公园和13个野生保护区,冰川国家公园和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也在蒙大拿州境内。“山水”由此成了两地共同的关键词。“蒙大拿州和阳朔都有美丽的山脉和河流,自然风光都很漂亮,但山的形状却不一样,阳朔有典型的中国石灰岩山脉,圆顶和陡峭的山坡,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。”里弗斯回忆道。
在第一次来中国之前,里弗斯只会100多个汉字,但这一次来中国,在前门青年书店浏览《中国青年报》时,里弗斯能够流利读出报纸上的一行标题。“我从高中就开始对语言非常感兴趣。很多蒙大拿本地人来自单一语言文化环境,没有太多外语经历。”在里弗斯看来,语言是一种接触方式,通过语言可以和其他文化的人产生连接,互相理解。“中国和中文对我来说非常遥远,学习中文的挑战也很大,但可以通过学习中文尝试去理解中国文化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。”
与初到中国时对未知的期待与紧张不同,此次里弗斯再回北京感受到更多的是得偿所愿的喜悦。“我换了新手机,但相册里依旧保存着一张10年前在广西阳朔拍的照片。”2021年,他本有机会到上海海洋大学学习交流,但受新冠疫情影响,交流计划被迫取消。里弗斯说,过去的三四年间,有很多美国人像他一样,想到中国学习却没能如愿。他希望,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好转,能有更多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的大学深造。
在里弗斯看来,美国学生能来中国交流是一件“非常好的事情”。“今天,我们出现在这里,正是在实践民间外交,努力弥合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理解差距。(解决分歧)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面地交流,真诚聆听彼此的想法,了解彼此的文化、社会、生活、希望和梦想。”里弗斯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到中国、看到中国、了解中国,两国人民间互动越来越多。未来,他计划继续申请来华留学的项目,进一步精进中文,同时他也在考虑,转学到中国来继续计算机专业的学习。“我真的很喜欢中国”,里弗斯特别又强调了一遍。
里弗斯希望,美中两国能为留学生互访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,比如未来能有更多的奖学金机会或签证便利化安排。“两国的共同努力可以增加彼此留学生的数量,就像我们现在有机会来到中国交流一样,其他美国年轻人也可以来到中国,中国的年轻人也可以到美国去。”
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安琪 来源:中国青年报
关键词: